close
我有好幾個朋友,自己本身是作育英才的教授,卻不敢生孩子,
問起來都說:不會教,所以不敢生。
他們甚至開玩笑說,在課堂上,對不聽話的學生了不起忍受兩堂課,
下課鐘一響,各散西東;
但是自己的孩子不聽話,那可是一輩子的苦惱,他們這樣一想,就不敢生了。
難怪台灣的出生率是全球國家第二低。
從來沒有一個世代的父母像這個世代的父母一樣,這麼操心孩子的教育;
也從來沒有一個世代的父母在投資了這麼多的金錢和精神到孩子身上後,對回收卻全然沒有把握。
其實,教養孩子一點都不難,父母不用怕,它只有一個原則,就是以身作則:
你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以後就會孝順你;凡是你不要孩子做的,你自己也不要做,如此而已。
有一天,在一個座談會中,我和Bubu老師發現我們都沒有送孩子去補習、學才藝,
也沒有給他們零用錢,但是他們都平順度過青春叛逆期,成為社會上有用之人,而且非常貼心。
天下文化的許耀雲總編輯聽到了,便希望我們倆人來合寫一本書。
Bubu老師的觀察力敏銳,她有很多第一線與家長接觸的實務經驗,每次問的問題都非常中肯,
是許多父母心中的疑問;我則有很多實驗的經驗,在大腦上看到發展與學習的關係。
許總編輯希望我們一問一答,給父母一些新的觀念,並且加強父母對教養孩子的信心,
敢擇善固執地去走對孩子好的路。
父母的信心很重要。
很多時候,人很難抵抗社會壓力,古語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別人都送孩子去補習,你不送時,你要有勇氣去抵擋那些閒言閒語。
若是這股壓力來自家中的長輩時,更是為難,許多父母為了家庭的和諧,往往會屈服。
但是教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不是祖父母的。
父母要對孩子負責,因為是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來,有保護他的責任,更有養成他好習慣的責任。
品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機會,一些看似無傷大雅的習慣,甚至會影響孩子日後在事業上的發展。
溺愛是最不好的教養方式,從「溺」這個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危險性。
曾經有個遊民說:「母親捨不得我吃苦,使我從小不懂得吃苦;
我不懂得吃苦,反使我吃了一輩子的苦。」
中國人有「君子抱孫不抱子」的觀念,「含貽弄孫」是祖父母的願望,
做子女的常不太敢講話,孩子從小就懂得不想寫功課或想買玩具時,要去找阿公、阿嬤。
但是教養要成功,一個家庭只能有一套教養方式,大人必須先商量好,一致對外,
孩子才不會挑撥離間來漁翁得利。
當然,孩子一天有八小時的清醒時光是在學校中度過的,老師和校長的態度非常重要。
孩子小時候對老師都敬畏如神明,
曾經有個笑話:小學生看到老師去上廁所,大為吃驚,他以為老師是不上廁所的,
因為神明是不上廁所的。在沒有電視、資訊不發達時,老師就是學習的榜樣,
學生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去模仿他所崇拜的老師。
我初中的英文老師是師大英語系畢業的,她聰明美麗,教我們時,每天都是毛衣、窄裙、高跟鞋;
後來我自己出來教書了,下意識地也是毛衣、窄裙、高跟鞋。
直到有一天,碰到初中同學,看到她也是這樣打扮時,我們才相顧大笑,
原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都被潛移默化成英文老師的模樣了。
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老師的重要性不亞於父母,所以這本書中對老師有很多著墨,
在台灣現今價值觀混亂的社會,老師更需鼓勵。
我們台灣對分數的重視已到病態的程度,許多老師明知不對,但沒有抵抗社會趨勢的力量。
其實,教育是專業,學生的家長即使是博士、教授,也只是他那個領域的專業,不是教育的專業。
在教育上,家長應該尊敬老師,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詆毀老師,因為人只會聽從他尊敬的人的話,
也只會從他尊敬的人身上學到東西,一旦孩子不尊敬老師,老師的話他不會聽,學也就白上了。
老師一定要不停地進修,進修會帶給自己自信,
當家長來抱怨時,才能大聲地說:「請讓我用我的專業」
一個學校要辦得好,老師家長的相互尊重是必要條件。
許多研究都指出:「決定孩子行為好壞的因素,不是管教的鬆與嚴,而是父母參與孩子生活的程度。」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一個溫暖的家,讓他的情緒能在穩定安全的環境中發展。
所以父母不要去加班賺錢,讓孩子吃好、穿好,以為這才是愛他;
孩子要的其實是父母的陪伴與關心,有道是「酒肉穿腸過」,心靈的安全感才是他終身的支柱。
有一句英諺說:「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快樂是接受你得到的東西。」
孩子是上天的福賜,請接受你的孩子,不要每天挑他的毛病,
他的一切來自你,你的態度會塑造成最後的他,請珍惜上天給你的禮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