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你的孩子說他不想為了升學而讀書,你會怎麼做?

43歲才生下孫振,畢竹筠是準備好才當媽媽,
她的教養一直以溝通和尊重為主,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並給予支持,
後來孫振靠著自學仍能考上台大物理,為父母們示範了另一種教養方式的可能。

「我是個自學能力很強的媽媽,把兒子教成現在的樣子,算得上是把理想付諸實踐。」
畢竹筠才說完話,兒子孫振在旁笑著接話,「我想,我是媽媽的白老鼠、實驗對象。」
這一對非典型母子的相處,有一種互為夥伴、好友的怡然自在。

靠著自學,孫振今年剛以大學指考考進台大物理系,很不容易。
離奇的是,畢竹筠並非隨時諄諄教誨、耳提面命,反而屬「非典型媽媽」,
從小碰到好機會就不惜讓兒子向學校請假,優先參與有趣的事,
例如天文台的特別活動、花季,甚至會為了去歐洲玩請兩個星期的假。
「有時大概一學期五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請假,」
畢竹筠表示,這些寓教於樂的活動更有意思,學習不一定要在教室進行。

台、荷混血的孫振,顯然學習胃口沒被制式教育打壞,也沒因請假影響表現,
小學、國中、高中畢業都得到台北市市長獎。

準備好,才決定生小孩

媽媽畢竹筠是台灣人,本身興趣廣泛,銘傳商專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畢業,
隨著老公外派工作旅居多國,曾在荷蘭進修荷語、北京師大應用心理照護師結業、
中華民國「中醫檢定考試」及格。曾擔任電視節目採編、翻譯、
楊英風景觀雕塑工作室特助、荷蘭駐北京大使的中文老師等職務。

父親是荷蘭籍,20多年前是第一位自荷蘭萊頓大學交換到台大的學生,
因為景仰國父孫中山先生而選了「孫」做為姓氏。
為了學好中文,孫振與父母討論,
小三時自願放棄美國學校,選擇轉學到三玉國小接受中文教育。
畢竹筠在新加坡從事親職教育工作時,
被很多家長質疑她沒有小孩,教的都是紙上談兵;
加上小她4歲的老公工作穩定,讓她覺得該是生兒育女的時候了,
才開始準備懷孕,生下孫振時已經43歲。

很晚才當媽媽的她,對於做母親這件事,「我是準備好了才生小孩的。」
形容自己一直很愛小孩,還沒結婚前就有很多乾兒子、乾女兒,
全是親戚朋友們的小孩,知名作家劉軒正是她的侄子。
當時她的想法是,他們的父母都很好,
但是如果在青春期搞叛逆,需要另一個大人溝通、講話,
她願意扮演那個角色去理解他們,並幫助孩子理解父母。

正確教養避開叛逆期

雖然擁有一對很善良的父母,畢竹筠自稱成長過程極度叛逆,
後來她回頭反省時,覺得叛逆是不必要的。
「也因此,生了孫振之後,我相信在我的引導與教養方式之下,
他不需要叛逆就能找到自己。我真的做到了!」
畢竹筠認為,了解孩子的特性、尊重並發展他的興趣、培養並提升其能力,
孩子可以省下很多反抗的時間和精力,拿來好好發揮自己,一點也不減損他的創意。

孫振小時候過動調皮,畢竹筠從未打罵,總以讚賞與鼓勵好好跟他講道理,
趁機讓他學習情緒管理,朋友們擔心會寵壞他,長大後受不了打擊。
她觀察事實剛好相反,兒時給予足夠的安全感,他在成長時期的挫折耐受力反而夠強。
她不喜歡用「乖」這個字來誇獎小孩,只要有人說孫振乖,她一定回話「乖而不呆」。

「我知道大家都認為聽話不搗亂就是乖,
但是,我並不是要孫振都聽我們的話,他從小就可以有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她也不怕小孩搗亂,理由是小時候她自己就是調皮搗蛋,而這樣的小孩長大後都很有創意。

無法適應為考試而讀書

孫振被調教成具備主動學習能力、自律性高的孩子,
國三便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開始利用「可汗學院」網站自主學習,
每週六、日參加台大資工系的系統訓練班學習程式設計,也曾在edx的大學網路課程中選修。

念私立華興中學也是他自己挑的學校,直升高中後,無法適應那種只為考大學而讀書的方式,
也考慮過在家自學,可是他很愛學校、很喜歡與同學共處的時光,
與媽媽討論後,向學校申請國、英、數、物、化5個主要科目自學,
校方行政部門在會議中與科目老師取得共識,肯定其自主學習精神與能力、
尊重個別需求與家長的規劃,決議給予支持。

「有些課本內容小時候就讀過了,自學的話,就可以用2倍速快轉播放,
有疑問再向師長求教。而參加段考、模擬考等大考,則是測試自己學習成果的必要手段,」
孫振說明他的在校自學方式。
畢竹筠則補充,自學的精髓在於「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不必非得離開體制內的教育環境,翻轉教學的方式與家長心態都需要長時間逐步調整。

而且他還天天去學校,問他5科主科都不上課,去學校做什麼?
「上體育、音樂課,」孫振喜歡跟同學一起吃飯、打球、聊天,
同學上主科科目時,他就一個人在學校為他安排的教室裡,自行上可汗學院的線上課程。

體系銜接憂慮?用學測成績證明

一路走來,畢竹筠表示,其實與先生歧見不小,但他說不過她,
加上工作忙碌,經常得出差或外調,於是她一肩扛起教養的責任,
讓老公做一個假日爸爸,開心跟孩子玩。
事實上,小學與國中畢業、高一升高二時,全家人都曾經開會討論過是否回到美國學校的體系,
甚至高二升高三時,爸爸希望孫振到上海美國學校,以便銜接未來去美國念大學,
每一次討論之後,孫振都願意留在中文學習的環境中。他們也尊重兒子的選擇。

今年學測,缺乏大量考試訓練的孫振,只考了66級分(滿級分為75),上不了最鍾愛的台大物理系,
他說,「國高中6年的經驗,我知道自己大約花2至3週就能為學校的段考做好準備。」
於是,他埋首3個月練習寫考古題與各種考卷,最後順利拚上他的目標。

以身作則、活到老學到老一直是畢竹筠展現在兒子面前的範本。
50多歲、兒子讀國中時,為了日後重出江湖更有說服力,
她又跑去文大念了「青少年與兒童福利」碩士,
希望未來以工作室型態把個人教養理論和經驗分享給年輕的媽媽們,
幫助她們調整腳步,讓媽媽和孩子都快樂。

旅居國外時,畢竹筠如何教孫振學習中文?

1 機會教育很重要。教注音符號時,永遠與他玩文字接龍,從4歲玩到小六。
2 小一起每週帶他去國語日報上才藝課、數學科學課,一舉兩得,
在生活、遊戲、興趣中學習,效果最好。
3 上美國學校時,在家看卡通都是看中文的;轉學到體制內的國小,則相反。
目的在於隨時隨地複習另一種語言。
4 查字典時,順便教他看新字前後那兩個字,趁機多學新字。
5 背唐詩,邊背邊解釋,他覺得韻腳很有趣,
小二背《琵琶行》,還彈空氣吉他並改成Rap來唱。
6 大量閱讀。孫振喜歡推理性、知識性的書籍,從小便投其所好,喜歡的書就買或借,
不知不覺間架構出龐大知識網,好比事先在他腦中開啟許多不同的資料夾,
等到老師教到的時候,他再一一打開,填充成為更完整的資料庫。
7 藉由連續劇學習台語與文言文。
家裡從來沒買過電視,小學時看了第一部本土劇「歡喜來逗陣」,
他覺得有趣,國台語一起聽、混著學。
小六升國一時,看古裝連續劇學習文言文,前提是媽媽會在旁邊隨時解答他的疑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michi 的頭像
    kemichi

    嘟寶貝的家

    kemi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